而且近年来,欧美客户通过法律机构起诉国内虚假供应商的案例日渐增多,极大影响了客户对中国产品和厂家的信心。疫情期间,外贸行业较为保守。此时唯一有货物运输的航线就是中国至欧美的航线,而且是商品从中国运往欧美的单方向运输。于是,商品流通渐渐恢复正常,集装箱也不再只能运回中国,而是可以在全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的港口之间流通了。
今年外贸不好做的因素有哪些
首先就大环境来说,欧美经济形势不好,国内需求降低,订单量减少;其次,欧美经济不景气,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注入也少,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及需求,造成其订单需求降低;
再次,中国国内原材料、人力成本等连年上升,产品价格不断提高,造成价格竞争力下降;
第四,人民币升值,汇率波动,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;
很多欧美国家在近些年已经陆续将订单往印度、越南、墨西哥等国家转移,这些国家原材料价格低,人力成本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,招商方面也有优惠政策,所以很多欧美客户在这些国家寻找新的供应商甚至投资建厂;
第五,很过国内厂家,价格优势不再,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却没有上去,服务水平尤其售后服务也没有明显突破,导致产品性价比低,客户停止采购。
第六,国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,对一些产品的退税进行调整,尤其很多低附加值的产品,退税降低甚至取消,导致很多无核心竞争力的小企业支撑不住,优胜劣汰。
第七,很多行业由于门槛低,大量企业加入,大家都用B2B平台等进行推广,真假信息参杂,让客户很难选择。而且近年来,欧美客户通过法律机构起诉国内虚假供应商的案例日渐增多,极大影响了客户对中国产品和厂家的信心。
现在中国面临产业调整,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,在这个过程中,各个层次的企业进行洗牌在所难免,优胜劣汰也是必然。出口减少将是后续一段时间的常态,进口增加也是必然趋势。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良性健康发展,必须有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企业成为中坚砥柱。仅以价格取胜,将不再行得通、走得远。
海运价格下降一半,但义乌外贸商家卖不动了,背后的原因有哪些?
国际形势稳定,对外贸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。疫情期间,海运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,外贸人苦不堪言。硬着头皮,缩减利润也要将大货发往欧美。当然船运公司也在喊苦,因为他们的订单也跟着减少,不得不裁员以减少开支。疫情期间,外贸行业较为保守。
海运费用降低即便是外贸的“春天”,也是全世界向欧美供货的所有外贸商的“春天”,中国的外贸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。
前一阵子,由于全球都处于疫情水深火热之中,几乎所有的(不含中国)商品生产国都因为疫情,被迫关闭了国门,生产也几乎陷于停顿。所以就变成了中国外贸一枝独秀的局面。此时唯一有货物运输的航线就是中国至欧美的航线,而且是商品从中国运往欧美的单方向运输。所以就出现了,在中国的港口,一(集装)箱难求,但在美国的港口,集装箱堆积如山。此时由于商品全是单方向的,也就让运价高到了天上去了。
现在,全球疫情得到了缓解,几乎所有的商品生产国都渐渐恢复了元气,工厂又开始了生产,当然外贸商也有货物可以供应欧美的消费者了。于是,商品流通渐渐恢复正常,集装箱也不再只能运回中国,而是可以在全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的港口之间流通了。由于,全球贸易渐渐恢复正常,当然就让异常高企的海运价格得到了修复的机会。由于商品不再仅仅依靠中国,还可以从东南亚国家获得货源,这样就显著缓解了运价因为单一航线而暴涨的问题。
随着全球贸易进一步恢复正常,这个运价还应当是继续下降的趋势,但前期还是涨得太多了,且现在俄乌战争正酣,所以运价也不会一下子就跌到疫情前的情况。但随着全球经济走出疫情阴影,这个海运价格恢复正常就应当是个大势所趋的事情。当然,运价的下降,肯定是对中国外贸人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了。大致上就是如此吧。
原因就是美元和人民币的兑换已经达到了1:7,这意味着,现在一个货柜700万人民币的货,只能换回100万美元,而在以前同样的一个货柜,备货可能要少大几十万人民币。
其实对外贸影响较大的城市,除了义乌,还有广州、深圳这样的进出口企业较多的一线城市。前不久华为集团任正非先生就说,现在最主要的是活下去。